飘凌大杂烩软件交流 → Internet Explorer无法打开Internet 站点...的若干解决办法
查看完整版本:Internet Explorer无法打开Internet 站点...的若干解决办法
2009/3/17 21:05:13

Internet Explorer无法打开Internet 站点...的若干解决办法

用IE内核浏览器的朋友,也许不经意间会碰到这样滴问题:

打开某个网页时,浏览器“嘣”跳出一个提示框“Internet Explorer无法打开Internet 站点...已终止操作”。而大多数情况下该页面甚至很可能看起来已经载入完毕,内容可以完全显示。只是为何还会出现此等提示呢?!更令人懊恼的是点完该提示的确定后,页面就跳转到错误信息显示页面,完全没法正常浏览原网页...

那么是什么问题导致IE内核的浏览器出现以上症状?又如何便捷迅速的排除问题呢?

通常新系统一般不会出现类似问题,都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这样的浏览器问题。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是对IE的使用过程对IE的某些改动使得故障出现。

可是,对IE怎样的使用操作会改变IE?可能突然让我们想,我们多是一头雾水完全没有头绪...我们无非就是看看网页而已,又何来修改呢?!那说明一下相关的典型情况:
1. 自行修改IE自身的选项,诸如安全级别、主页、默认语言……
2. 安装工具栏(Toolbar),诸如常见的Google工具栏、Baidu工具栏……甚至许多私人开发的工具栏
3. 安装插件,诸如登录网上银行,为了安全银行要求安装的插件、各类共享网站要求的上传下载插件……
4. 病毒及未知的篡改甚至IE本身的Bug导致的某些组件损坏...

甚至这些还不是IE被改动的全部可能~另外,除了浏览器本身的问题外,被浏览的网页本身也可能存在程序编写错误或者服务器问题,甚至使用代理服务器....都可能导致相关症状滴出现。如何搞定...请往下看~

以下内容出自Google搜索结果,原始出处未知,仅供大家参考:

以下方法供普通电脑用户参考

方法一:
打开浏览器--工具--internet选项--删除文件--把“删除所有脱机内容”勾上--确定--确定即可。

方法二:
打开浏览器--工具--Internet选项--程序--管理加载项--把同时符合以下三项的禁用(注意:是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):

1、(未验证)
2、浏览器帮助程序对象
3、最后的文件名以 .dll 结尾,然后关闭浏览器,重新打开。

以下方法供网站管理员参考
在页面还没有ready的时候就调用了htmlObject的appendChild或者innerHTML操作,这样会在IE上弹出一个对话框:“Internet Explorer无法打开站点,已终止操作”

解决方法有两个:
(1)在appendChild或者innerHTML操作处判断document.readyState=="complete", 若为否,则setTimeout若干秒之后重新作这个操作。

但是,此属性只对ie,opeara有效,ff的document没有readyState属性,永远是undefined.

(2)在script中使用defer属性。意在页面加载完毕后再执行脚本,这样可以避免找不到对象的问题。defer不会考虑外部文件是否全部下载完,只会判当前页面是否全部加载完成。并且,有defer标签的代码块里不能写document.write方法

使用ajax时发生错误的解决方案:在appendChild或者innerHTML操作处判断document.readyState=="complete", 若为否,则setTimeout若干秒之后重新作这个操作。

如果要加载独立的脚步文件 可靠的做法是在_onload事件中调用,兼容firefox的一种写法如下:

以下为引用的内容:

程序代码
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

functi_on init(arg){

        //do sth.

}

if(typeof(document.body._onload)=="undefined")

        window._onload=to_do(arg);

else

        document.body._onload=new Functi_on('to_do(arg);');

</script>


以下方法供专业电脑用户参考

一、网络设置的问题
这种原因比较多出现在需要手动指定IP、网关、DNS服务器联网方式下,及使用代理服务器上网的。仔细检查计算机的网络设置。

二、DNS服务器的问题
当IE无法浏览网页时,可先尝试用IP地址来访问,如果可以访问,那么应该是DNS的问题,造成DNS的问题可能是连网时获取DNS出错或DNS服务器本身问题,这时你可以手动指定DNS服务(地址可以是你当地ISP提供的DNS服务器地址,也可以用其它地方可正常使用DNS服务器地址。)在网络的属性里进行,(控制面板—网络和拔号连接—本地连接—右键属性—TCP/IP协议—属性—使用下面的DNS服务器地址)。不同的ISP有不同的DNS地址。有时候则是路由器或网卡的问题,无法与ISP的DNS服务连接,这种情况的话,可把路由器关一会再开,或者重新设置路由器。

还有一种可能,是本地DNS缓存出现了问题。为了提高网站访问速度,系统会自动将已经访问过并获取IP地址的网站存入本地的DNS缓存里,一旦再对这个网站进行访问,则不再通过DNS服务器而直接从本地DNS缓存取出该网站的IP地址进行访问。所以,如果本地DNS缓存出现了问题,会导致网站无法访问。可以在“运行”中执行ipconfig /flushdns来重建本地DNS缓存。

三、IE浏览器本身的问题
当IE浏览器本身出现故障时,自然会影响到浏览了;或者IE被恶意修改破坏也会导致无法浏览网页。这时可以尝试修复(建议到安全模式下修复),或者重装IE

四、网络防火墙的问题
如果网络防火墙设置不当,如安全等级过高、不小心把IE放进了阻止访问列表、错误的防火墙策略等,可尝试检查策略、降低防火墙安全等级或直接关掉试试是否恢复正常。

五、网络协议和网卡驱动的问题
IE无法浏览,有可能是网络协议(特别是TCP/IP协议)或网卡驱动损坏导致,可尝试重新网卡驱动和网络协议。

六、HOSTS文件的问题
HOSTS文件被修改,也会导致浏览的不正常,解决方法当然是清空HOSTS文件里的内容。

七、系统文件的问题
当与IE有关的系统文件被更换或损坏时,会影响到IE正常的使用,这时可使用SFC命令修复一下,WIN98系统可在“运行”中执行SFC,然后执行扫描;WIN2000/XP/2003则在“运行”中执行sfc /scannow尝试修复。

其中当只有IE无法浏览网页,而QQ可以上时,则往往由于winsock.dll、wsock32.dll或wsock.vxd(VXD只在WIN9X系统下存在)等文件损坏或丢失造成,Winsock是构成TCP/IP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般要重装TCP/IP协议。但xp开始集成TCP/IP协议,所以不能像98那样简单卸载后重装,可以使用 netsh 命令重置 TCP/IP协议,使其恢复到初次安装操作系统时的状态。具体操作如下:

点击“开始运行”,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“CMD”命令,弹出命令提示符窗口,接着输入“netsh int ip reset c:\resetlog.txt”命令后会回车即可,其中“resetlog.txt”文件是用来记录命令执行结果的日志文件,该参数选项必须指定,这里指定的日志文件的完整路径是“c:\resetlog.txt”。执行此命令后的结果与删除并重新安装 TCP/IP 协议的效果相同。

小提示:netsh命令是一个基于命令行的脚本编写工具,你可以使用此命令配置和监视Windows 系统,此外它还提供了交互式网络外壳程序接口,netsh命令的使用格式请参看帮助文件(在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“netsh/?”即可)。

第二个解决方法是修复以上文件,WIN9X使用SFC重新提取以上文件,WIN2000/XP/2003使用sfc /scannow命令修复文件,当用sfc /scannow无法修复时,可试试网上发布的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的修复工具WinSockFix,可以在网上搜索下载。

八、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问题
这倒不是经常见,但有时的确跟实时监控有关,因为现在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都添加了对网页内容的监控。举一个实例:瑞星会在个别的机子上会导致IE无法浏览网页(不少朋友遇到过),其具体表现是只要打开网页监控,一开机上网大约20来分钟后,IE就会无法浏览网页了,这时如果把瑞星的网页监控关掉,就一切恢复正常;经过彻底地重装瑞星也无法解决。虽然并不是安装瑞星的每台机子都会出现这种问题,毕竟每台机子的系统有差异,安装的程序也不一样。但如果出现IE无法浏览网页时,也要注意检查一下杀毒软件。

九、Application Management服务的问题
出现只能上QQ不能开网页的情况,重新启动后就好了。不过就算重新启动,开7到8个网页后又不能开网页了,只能上QQ。有时电信往往会让你禁用Application Management服务,就能解决了。具体原因不明。

十、感染了病毒所致
这种情况往往表现在打开IE时,在IE界面的左下框里提示:正在打开网页,但老半天没响应。在任务管理器里查看进程,(进入方法,把鼠标放在任务栏上,按右键—任务管理器—进程)看看CPU的占用率如何,如果是100%,可以肯定,是感染了病毒,这时你想运行其他程序简直就是受罪。这就要查查是哪个进程贪婪地占用了CPU资源.找到后,最好把名称记录下来,然后点击结束,如果不能结束,则要启动到安全模式下把该东东删除,还要进入注册表里,(方法:开始—运行,输入regedit)在注册表对话框里,点编辑—查找,输入那个程序名,找到后,点鼠标右键删除,然后再进行几次的搜索,往往能彻底删除干净。

有很多的病毒,杀毒软件无能为力时,唯一的方法就是手动删除

十一、检查系统是否被禁止下载:
下载的限制可以通过Internet控制面板、组策略、注册表来限制下载

检查IE:用户配置--管理模板--Internet Explorer--安全功能--限制文件下载

是否勾选

检查注册表(在运行输入regedit):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.00[HKEY_CURRENT_USER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Internet Settings\Zones\3]@="""1803"=dword:00000003

3为禁止一切下载、0为允许下载

十二、当间谍软件破坏了你的Windows系统
一般来说,当间谍软件从Windows中清除后,最常见的系统错误就是DNS错误。在这种情况下,用户可以利用IP地址来察看网页,但是用域名就不行了。如果试图在IE中使用域名访问站点,IE会显示“该页无法显示”。

要知道为什么当间谍软件被清除后会有如此后果,你应该先了解windows是如何让你的电脑与Internet相连的。也许你知道,Windows通过利用TCP/IP协议与互联网通信,而Windows利用TCP/IP协议的机制被称作Winsock。

Winsock并不只是一个单独的文件,而是通过一系列分层的结构实现TCP/IP协议的,就像一个链子。如果用户将链子中的一环移开,Winsock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,轻则Internet连接出现某种问题,重则使电脑断开与Internet的连接。

某些间谍软件利用了Winsock,这样做有不少好处。首先,间谍软件看上去就像操作系统的一部分,因此比其它类的间谍软件更难被发现。第二,如果间谍软件核心进入了Winsock链,那么它就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,可以随意监控电脑与互联网的通信。最后,如果间谍软件核心能够骗过Windows,让它相信其是系统的一部分,那么这个间谍软件就不仅能在当前用户下工作了。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,操作系统和它的组件在该电脑的所有用户中都是有权限的。

因此事情就变得比较棘手了,比如你可以想象间谍软件已经渗入到操作系统并进入Winsock链中,而此时运行间谍软件清除工具虽然可以将间谍软件清除掉,但同时也破坏了winsock链的正常状态,从而影响了电脑与Internet的连接。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人都会选择重新安装Windows系统以便覆盖目前受损的系统,因为重新安装系统可以将丢失的系统文件补上,这样应该可以让Winsock链恢复正常。不过很不幸,当重新安装后你会发现,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。为什么呢?

这是由于Windows是一种可以升级和更新的系统,而Winsock链上的各个文件并不属于Windows的核心文件,而是通过注册表调用的。当用户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覆盖原来的操作系统时,Setup程序会覆盖系统文件,但注册表中所有客户自行定义的内容则不会被修改。这意味这假如间谍软件在两个Winsock组件间插入了内容,那么就算间谍软件模块被清除了,并且系统也重装了,但注册表依然会调用这个间谍软件模块。

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建Winsock链并纠正注册表中与Winsock相关的内容。需要注意的是,修改注册表具有一定风险,一个错误的修改可能会导致系统或者应用程序损坏。因此在做以下操作前,我强烈建议用户先备份注册表。

要手动修改Winsock,需要在注册表中找到并删除以下两个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Winsock
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Winsock2

删除这两个键后,你需要关闭注册表编辑器并重新启动电脑。当重启动时,Windows会在注册表中搜寻你刚才删除的那两个键,当发现找不到该键时,系统就会自行建立正确的键,这个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。

当系统重启后,你需要重新安装TCP/IP协议。右键点击网络连接并选择Properties 项,然后系统会列出连接协议列表。现在点击Install按钮并选择Protocol,然后点击Add。之后点击Have Disk并输入C:\Windows\inf(假设C:\Windows是你的Windows系统路径)。从列表中选择Internet Protocol (TCP/IP)项,并点击OK。重新启动电脑。

Powered by BBSXP 2007 ACCESS © 1998-2025
Processed in 0.01 second(s)